2007年10月19日星期五

李嘉诚自白

作者:摘自《李嘉诚经商自白书》

  △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前,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不敢说一定没有命运,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时,那肯定不会成功。若我们贸然去做,至失败时便埋怨命运,这是不对的。

  △我17岁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在逆境的时候,你要自己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应对。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让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

  △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与新老朋友相交时,都要诚实可靠,避免说大话。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宁可不说。

  △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做生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创新,二是改进,三是跟风。创新吃的就是“一招鲜”,虽然不易,一旦使出来,却费力少而收获大;改进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虽不易造成轰动,后劲却很足;跟风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样做起来较容易,风险也较小,但跟吃人的残羹冷饭差不多,收获有限。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

  △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一般而言,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欢看关于那些人物的书。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资本、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下一个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因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知识,而不是钱。

  △我从不间断阅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致因为不了解新信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个信念,就是不投机取巧和要以诚待人。

  △在我心目中,不理你是什么样的肤色,不理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即有长期的打算,我就会帮你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一个总司令,是一个集团军的统帅,拿起机关枪总不会胜过机关枪手,走到炮兵队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但作为集团军的总司令不要管这些,只要懂得运用战略便可以,所以整个组织十分重要。

  △要公司运作得好,靠组织靠制衡和固定的会议,会议先听他们说,然后在正式时逐一讲出他们的看法及数据,他们讲后我又向他们发问最后的结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反过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才对。

  △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

  △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对一个职工,如果他平时工作马马虎虎,我会十分生气,一定会批评,但他有时做错事,应该给他机会去改正。

  △风水这个东西,你要信也可以,但是最终还是事在人为,重要的是自我充实,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很多本来人为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转变为可能,眼光放大放远,发展中不忘记稳健,这是我做人的哲学。

  △彻底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百战百胜。

  △衡量一位商人的能耐有多大,不仅仅要看他拥有多少资本的钞票,更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否调动他人的钱,来办自己的事情。他有多大实力,有多大的号召力,要看他能调动的资本量有多大。

  △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你们没看到我想举右手,就用左手使劲捉住;想举左手,就用右手捉住。

  △“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商场上,人缘和朋友显得尤其重要。

  △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做生意同打球一样,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话,在打第二杆时,心更要保持镇定及有计划,这并不是表示这个就会输。就好比做生意一样,有高有低,身处逆境时,你先要镇定考虑如何应付。

  △在剧烈的竞争当中多付出一点,更可多赢一点。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胜出第二及第三就是快了那么一点点。

  △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有金钱之外的思想,保留一点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钱要赚,但原则也要讲。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做人要尽可能地保持低调,以免树大招风。如果你始终注意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进取中不忘稳健,在稳健中不忘进取,这是我投资的宗旨。

  △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提醒自己,如果继续有骄傲的心,迟早一定碰壁。

  △在看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受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给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出名,错在出高调。”这个真是很无奈的过失。

  △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年轻人只要向正确方向走,是有一条成功的配方。

  △要在商场上获得成功,首先要学会处理自己的金钱,明白金钱得来不易,非要好好地爱惜它、保管它,切忌花天酒地,花个精光。因为金钱本身也好像有灵性似的,你不理会、不爱惜它时,它会无情地和你分手。

  △我觉得一家幸福最紧要,生意起跌是小事,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开心最紧要。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

  △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一直到我差不多三十几四十岁,我未曾赌过一个钱。

  摘自《李嘉诚经商自白书》

  名家手笔

盖茨的另一种财富

前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比尔·盖茨,正在从一个IT时代的英雄和世界首富变身为全球最重要的慈善家之一。这个变化意味深长,对于中国人如何面对财富,有很多启迪意义。

  此次来到中国的比尔·盖茨,在很多人的眼中还是那个技术天才、企业巨头、世界首富,从媒体的报道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不论是到北京后高调参观医疗机构,还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言中大谈教育和扶贫,他都明确地告诉人们,他的注意力正转向把巨大的个人财富用于帮助他人。这一转向背后的内在驱动力值得深究。

  中国在发展,中国人的财富在增加,如何面对财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努力地挣钱,努力地省钱,努力地捐钱,基本可以概括比尔·盖茨的财富观,要把这些钱用好,特别是用于帮助别人。经济学家赵晓说,这样的观念就是比尔·盖茨等人成为慈善家的深层原因。

  “做人要谦卑,做事要学会不断找问题。”MTV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李亦非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与比尔·盖茨交流时,盖茨这句话给她印象很深。在真理面前的谦卑,是比尔·盖茨一种内心态度,远比外面的风光无限、备受世人崇敬更重要。有了在真理面前的谦卑,就可以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安静的心灵,有更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这是另一种财富,这样的态度是中国企业家和公众也应当拥有的。

  比尔·盖茨建立的慈善基金会资金规模超过600亿美元,他留给子女的创业基金却不过百万美元。这也出自一种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对于家人的祝福。

  当然,我们富的时间还不长,富得还不够足,慈善在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中蔚然成风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社会也要为慈善多创造条件。据报道,中国富豪行善有 “四怕”:一怕惹麻烦,二怕钱去向不明,三怕体制限制,四怕被指“出风头”。中国还未出现像比尔·盖茨那样的慈善家,可能还需反思制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谷歌如何留住富翁员工?

2004年8月Google上市之前招聘的数百名员工即将走完自己四年合同期的最后一年,合同到期后,他们可以随时把上市前的最后一笔期权变现,预计税前总值高达26亿美元。但Google首席文化官、创业元老丝德西·沙利雯透露,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几个人”选择离去,“我们曾预计会有更多人离开,因为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时刻都在担心人员流失,希望事先有所准备。”43岁的沙利雯本人也是“Google百万富翁俱乐部”中的一员。

  Google高管已注意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大胆措施来留住创业元老,即便如此,Google高管也明白,总会有人选择离开:有些是因为工作不再有挑战性,有些则打算改行开餐馆、从事非盈利事业或者盖座梦想中的房子。

  如何留住富翁?

  尽管Google创造的财富神话令人眩目,但它的故事也并非多么与众不同:每个在创业期用期权吸引员工的硅谷公司在成功上市后都面临同样的难题。

  Google的故事甚至可以成为商业案例:一家公司如何管理一夜暴富的百万富翁员工?他们的工作动机不再是为了钱,更像是志愿者,随时随地可以离开。Google上市前的员工坐拥价值20亿美元的期权,部分已经执行,部分只要发个通知就可以套现,这还不包括2006年一年里他们行使的600多万股期权所获得的巨额财富。这些期权的成本价只有1美分,在上市时已暴涨到85美元。

  他们的巨额财富也可能引起其他员工的嫉妒,尤其是当这些员工把自己的本田车停在豪华法拉利跑车旁,走进办公室却发现做的工作和富豪同事们没什么两样的时候。

  在股价经过数年暴涨后,Google这样的公司必须调整薪酬和股票的结构,以留住那些已经富裕起来的员工,并吸引新人才的加盟,因为这时期权已不再有过去那么大的诱惑力了。但至少目前,Google的数百名创业元老们依然戴着“金手铐”,因为根据Google的期权政策,员工工作满一年后可以行使25%的期权,其余部分在剩下3年里按月行使。

  留下来的大多数

  Google已经失去了一些早期员工,其中包括为Google最赚钱的业务“Adwords”命名的道格·爱德华兹及烹制了许多美味佳肴的大厨查理·艾尔斯,他用美食给员工带来的快乐也成为了Google企业文化的标志之一。

  2005年,爱德华兹在自己的上司辞职不久后也递交了辞呈,他说:“有个观点是,如果工作没有那么多乐趣,你不想干了就没必要呆下去。你会给自己找离开的理由,而理由并不难找。”艾尔斯则解释说,自己早就计划在执行完期权后就离职,“我进Google只为了一个目的”,“我再也不想为别人拼命工作了,除了为自己。”目前艾尔斯在撰写一本关于烹饪的书,同时给多家公司做顾问,他还计划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开一家餐馆,烹制当地种植的有机食物,菜谱则跟在Google时差不多。

  截至目前,大多数创业员工在执行完首批期权后仍然留在Google,曾经把车库租给Google创始人的苏珊·沃西基很早就加盟了Google,她表示,自己热爱推出新产品,这也就不奇怪她的职位是负责产品管理的副总裁了。沃西基表示,自己留在Google的原因就是喜欢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而且自己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把握得不错。

  沙利雯加入Google的时候,只有50名同事。2003年,她执行了首笔期权。沙利雯表示,经常有人问自己为什么还要工作,“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老土,但我从工作中感到了乐趣,这也是我留下的唯一理由。如果没有那么多快乐,我肯定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