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气
我们都知道各种企业,因为大小不同,类型不同,他们的人员构成也是不同的。对各种人才的渴求程度也是不同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轻重缓急的选择出错,有时就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企业的类型不同,企业的生长规律也就完全不同,如果冒冒然地相信有一种解决一切的理论,可以来解决各种企业的这类问题,不是太天真就是傻了。
我发现一个情形(不敢说规律)凡是事物共性方面的发现,都是只能停留在书面研究的东西,大部份是失败的行为都源于非共性的把握缺失。
草有草的一生,树有树的一生。各有其不同的生存的合理形态,盲目地模仿,就好象我们将小树做成盆景,对小树来说就是一种病态的生长。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小草培育的很茂盛,也可以让我们的小花开得很鲜艳。但是千万别指望我们的小草长成“苍天小草”,因为那是树的合理生存形态。如果你违背了这个规律,只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加速企业的灭亡。
我多年前开了一个小型的加工厂,可以算是我经历了若干失败后,走在成功路上的几个战役之一。我从其生到其“死”都有所得,不仅是物质和金钱上的收获,也有对企业发展的思考方面的的收获。
我是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开始办这个厂的,是被自己所迫。当时我的一个客户欠了我的货款,他逃跑了。丢下了两台高周波电压机,和七台衣车,另外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有一屁股的债务。包括欠别的供货商的货款,房租水电费等。
这是我第一次被骗,当时心里很不甘,总还记得一句话:男子汉在那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好象不这么做就不是男人了一样(小鸟萎缩?:( )。后来我就将他的财产都买了回来,当然我买的时侯还是有很多便宜的,最后只是象征性地给了房东一点钱,就将这个厂的所有东西,不管是有用还是没用的东西都拿了回来。
刚买下来的时侯,我可没打算开这个厂。我只想着将这些“垃圾”卖掉,减少我的损失。后来我到其他客户那去走访了一圈,作了各种调查后,很多朋友都支持我将厂开起来。这种小型加工厂最重要的订单,有订单几乎可以说有了一切。我当时正是有几个朋友能给我订单。
万事俱备,东风也有了,还等什么呢?
我先将朋友的一个订单给了我一个客户去做,这对于我的客户来说,这是我对他的照顾,他也顺便在我那买点原料。我以代替朋友监管质量的名义,天天都去我的那个客户那里上班,借此机会了解这类企业的运作。
一个星期后,他的这张单做完了,赚了近一万元。在请我吃饭答谢我的时侯,我说出了我想开个同样的厂子的想法,请他帮我找个师傅。他很开心的答应了,并且将他现在厂里的师傅的徒弟介绍给了我,并承诺如果他不懂可以随时回来请教他的师傅。我也答应以后接到大单时,和他一起做。由于我的厂太小,根本就做不了大单,大单都是几家甚至几十家一起做的。
在我追加了一点投资后,厂子很快就开张了。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这句话有点耳熟。哈哈。)
我先介绍一下企业的运作情况,这种企业的运作相对简单,从接单---生产--交货。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质量和效率。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是前提,提高效率是赚钱的根本,计件收费。
人员的构成方面,根据工作的不同分为这样几类:第一,接单人员。其实就是我,如果换成别人会被他拿去炒单的,甚至去找别人开厂。所以这个工作必须自己来做。第二,师傅(生产主管)。掌握生产技术,组织生产,打版等工作,厂小的时侯还要兼管生产。第三,熟手(含班长)。生产的熟练工,其中的模范技术能手可以当班长,配合师傅的管理工作。是工厂的骨干力量。第四,生手。体力劳动为主,可培养为熟手。主要做辅助工作和搬运等工作等。
由于刚开始做,技术力量(师傅)和熟手的能力和数量都有不足,我为了避免将客户做死(做错单或不能很好很准时地完成订单,失信于客户,此客商可能就不会再将订单给你做了,俗称做死。),我将一些重要的和要求较高的订单,发给我的客户去做,这样做虽然少赚了钱,但保留了客户。由于是以我的厂的名义来做的,还给客户留下了好的形象。
大家都能看出这个工厂的主要关键人物,除了接单人员外,就是师傅和熟手。师傅是没什么理论知识的,大多是靠以师传徒的方式,学到一些知识。往往并不全面,有时认识问题很深刻,有时又很肤浅。我陆续对外招了好多个师傅,都不能如意,后来还是自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理论到实践地学习了以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最后的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我采用了自己培训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是你信得过的人,最后走入了家族企业的轨道)。
熟手就只能招了,自己培训所花的时间太长,而且成本很高,做错了赔偿的数目是很大的,这个损失我可承担不起。只要能出好价钱,一般还是能找到人的。
由于我还有其他的企业要管,在这个厂的事务方面,很多时侯都不能抓到位,还好有了几个关键的员工帮助我,企业还小的时候就靠这几个人的努力,慢慢地也走上了一条成功的路。
这种小厂的成长应该怎样,是在后来才明了的。我将这个过程中走的弯路,说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由于朋友的帮助,我能接到不少的订单。我将订单拿给其他的客户去做,就是将利润给别人,这其中还有个质量监管的问题。看着这些利润被别人赚,心里的难受是不用说的。由于资金方面的问题,我不太可能从其他方面调资金过来,只能看着这个厂滚动发展。开始的时侯心态还算平静,久经风浪的我还不会因为这个而失措。当我这个厂收回了几笔加工费后,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想扩大的欲望。
这是我的第一次扩大企业规模,因为准备还算充分,人员的配备也有个骨架。最重要的是我是因为某个大单而扩厂的,所以规模的增大,没有带来任何的不适,利润的大幅上升,给我喜悦的同时也给了我继续扩大的信心。
当我完成最后的一次扩大后,我的厂有了一百二十台衣车,十多台的高周波机,员工近二百人。
为了更好的管理,我增加了一些部门,如后勤,行政等(财务和我的另外公司同一套班子,运输部门也是),看起来,很象一回事了。
我却知道企业内在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小。很多原来可以做的单,因为成本的原因,做起来都味同嚼蜡了。大单也不是随时都有,开工不足率快速升高。企业的人数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也随之而增。原来忠心耿耿的下属,他们的能力也不足以控制这个局面了。而招来的外脑除了能和我聊一点管理方面的理论外,对解决企业的内外部问题,没什么帮助。
困难是出现了,但离失败还有一段距离。我看到了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问题,由于其他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原因,都帮助我更快地看清问题的本质。
这种类型的小厂,就象小草。他有最适合他成长的形态,你将它盲目地扩大,并不会带来更大的活力,为了保证它的营养,你要有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它的需要。稍一不够,很快就会枯萎。当我看到这一点时,我就开始策划卖厂了。
卖厂和卖厂里的设备是两回事;卖一个生意不好的厂和卖一个生意兴隆的厂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可不想等到我的厂不行了才来卖。
在我放出要卖厂的风声后,我将朋友们给的订单都接了过来,不管赚多赚少,那怕只能赚到员工的工资,我也接过来做。这些情况都只有我自己掌握,在厂里人的眼里,生意不知道有多好,天天加班。我也经常在这边督促工作,一个人忙的好象要飞了起来一般。
不少想扩大的同行都来参观这个厂。在我答应将企业和客户都一起转让时,有很多人都表示了兴趣。在支付70%的转让款,余款用加工费折抵的条件下,我将这个厂卖掉了。
从建厂到卖厂近一年的时间。我苦过累过,有烦恼也有收获。
对最后我的卖厂决定,很多朋友都不以为然。我只是说明我太累了,照顾不过来。在过了半年后,他们都来说我当初很英明了。我淡淡地回答这只是运气。在一片说我运气真好的羡慕声中,我微笑着。
2007年9月30日星期日
创业与人生(随笔之十三)我的运气
Posted by Peter's Tea Talk at 13:56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